牡丹江是中国磨料磨具行业最早发源地之一,已有50多年的历史,硬质合金生产始于1953年,是国内最早生产硬质合金和钨合金产品的基地。近年来,我市又成为硬质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出口基地。2002年12月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牡丹江特种材料产业基地”。2010年初,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牡丹江国家特种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然而,由于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使我市硬质材料产业总是与国内顶尖产业有一定距离,加上普遍存在的高耗能、治污费用高等问题,使整个产业发展面临着发展瓶颈。
10月12日,黑龙江省硬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市宣告成立,在首批28家成员单位中,我市占据13席,成为联盟中首屈一指的“大户”。该联盟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无缝连接创造了条件,为硬质材料产业的发展开动了“智脑”。
竞争——共建产业“智脑”
当前,硬质材料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伴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国家对硬质材料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正在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和促进硬质材料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以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在机械加工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以及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计划的进一步实施,高性能、高精度研磨涂层刀片及配套工具等高附加值硬质合金制品需求不断增加,这为硬质合金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但是,由于行业间没有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硬质材料企业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研发能力还较为薄弱,较难产生有自主权、高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同时,硬质材料工业虽然生产规模较大,但作坊式的企业均以单一产品为主,生产的大多是低档产品,国内市场上中低档产品竞争无序,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少,深加工配套不足,这些缺陷导致硬质材料生产厂家效益普遍不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硬质材料生产企业只有在不断提高中低档硬质材料制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认真分析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加快高档硬质材料及配套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才能抢占在国内外市场的应有份额。
硬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体现了硬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新需求。同时联盟的成立还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有利于聚焦和整合硬质材料产业的创新资源,形成技术创新链;有利于掌握硬质材料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有限的科技资源聚焦于产业的战略性创新。
希望——抢占产业“高地”
在28家成员单位共同签署的《黑龙江省硬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议书》中记者看到,该战略联盟成立的目的非常明确:整合我省硬质材料产业优势资源,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联合研发平台,突破发展战略中共性、关键性技术瓶颈,提升黑龙江省硬质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硬质材料产业重大技术及产品创新集群,使联盟成为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硬质材料企业的跨越发展。
巨大的发展潜力使硬质材料产业已成为各地争抢的一块“大蛋糕”,要想在这块大蛋糕中分一杯羹,就必须有着周密的谋划和详尽的举措。据该联盟第一届理事长单位——牡丹江金钢钻碳化硼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硬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协商下,设立了联盟建设的中长期目标:整合资源,建立产、学、研、用技术创新机制,构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同时联盟还将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引领产业走向国际化。